校园时讯

Campus Issue

看见,她温柔而沉静的转身

2014-03-29 作者:东软新闻社 李婷婷

她是那个不施粉黛的新闻女侠,温柔的外表下是刀刀见锋的言语;她是那个说一不二的直爽女子,柔弱的身躯中藏着山西人的刚劲;她是那个历尽风雨的记录之人,平素的文字里透着悲悯的情怀。

是的,她就是柴静,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记者。但是,真实的她却远不止此。

柴静的新书发布会上,结尾处白岩松和观众几次叮咛柴姑娘,尽快找个幸福的归宿,过上柴米油盐的幸福生活吧。她都是笑而不语,不过从笑容依旧能看出内心的坚持,或许我并不明白她内心坚持着什么样衡量自我的准则,但我相信这样的坚持给她带来的是安稳、踏实。

以前从没关注过柴静,不记得看过她的什么报道,只在别人的议论和模糊的印象中感觉她是一个很“刚性”、很特别的记者。或者说,感觉她是一个斗士。

书用两天就看完了,吸引我的有很多,丰富而精准的词汇,平实而生动的叙事,对自我的诚恳的剖析……她用“刺白”、“钴蓝”来形容天空的颜色,她不吝引用众多观众在留言里对她的批判,并承认他们的确指出自己的弱点。她坦然自白:“做节目时说得挺高明,真到了生活里,就这么个修养,惭愧。”

最重要的是,她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初衷,给人们一个“不断推翻”、“不断重建”的过程,从总觉得有个是非黑白到明白报道不过是要摆出事实,从克制个人情绪做冷静的陈述到意识到情绪可以适当地流露。看着她成长的同时,我的思维也一刻不曾停下,我也逐渐看到每一个事件背后的真实,了解了一些人,理解了一些人,改变了自己的一些固有看法。我第一次认识到“客观”两个字的分量。

有人说她是“表演采访”,有人说她是有损“新闻专业主义”,也有人说一个柔弱地像林妹妹一样的女子做不了刚性的新闻,质疑她的水平只能停留在午夜电台中“知心姐姐”层面。然而柴静选择用行动回击质疑。

2003年非典期间,她不顾安危,第一时间进入病房报道非典疫情。

2006年开设《柴静两会观察》栏目,以个人视角直击两会现场。

2009年,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柴静以《认识的人,了解的事》演讲荣获特等奖。

2010年,柴静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

这是她的十年,无须言语,荣誉说明事实。我想作为个体,她需要有一个自我的空间,没有人能界定新闻的定义,好抑或不好,在于受众的感知。作为记者,只要行动就好。

你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去努力实现。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将自己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萌生的梦想坚持到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几十年的人生之路中始终顺从自己的内心。会有无数种状况需要你去妥协,需要你去翻跃。

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素年锦时,岁月安好,有一份从容,却更有一份刚毅。从《看见》中发现,发现自我的缺失,发现我们生活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记录者,丈量脚下的土地,书写自己的人生。看见社会,看见自我。

 

(原文刊发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报2013年4月1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