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UI人物

Figure

十年逐梦:用心打造人才强“芯”

2005-04-01 作者:

【编者按】

“十”在中国汉字里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它被我们赋予了完美与满足的美好意蕴。今年是我校电子工程系的十周岁,十年前,2005年4月1日,我校电子工程系正式成立。十年之中,电子工程系两易其名,A6教学楼4楼上的桃李墙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师生合影。本期专题,我们一起来见证电子工程系的十年之变。

十年之变

1 2005年电子工程系教师团队合影

2005年电子工程系教师团队合影

2 2015年电子工程系教师团队合影

2015年电子工程系教师团队合影

2005

3月23日   东软院字【2005】12号文件,任命孙晓凌筹建电子工程系

4月1日    电子工程系成立

9月5日    更名为嵌入式系统工程系

2012

11月 20日  东软校发【2012】111号文件,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专业设置:从1个专科专业到4个本科专业加1个专科专业

电子工程系从成立之初单一的应用电子技术专科专业发展到现今设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和嵌入式系统工程1个专科专业,以此完成了针对国家和IT产业急需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电子信息系统与智能系统设计和开发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同时组建了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委员会、专业与课程建设委员会/招聘/科研管理委员会、CO-OP教育管理委员会、实验室/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管理委员会5个系级管理委员会,保证了系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2009年,电子工程系荣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师资队伍:从7人到45人

十年间,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孙晓凌主任的带领下,电子工程系由建系初的7名教师,发展为目前拥有教职工45人,专业教师35人,教辅10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副教授9人,讲师25人。从2007年以来,系里共有7名教师获得省级表彰,4名教师获得市级表彰、9名教师获得校级表彰。

课程体系:从零开始到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电子工程系全面实施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不断钻研并总结教学经验,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工作,形成了特色鲜明、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体系。根据行业需求,电子系对学生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运用外语的能力,以及科技写作的能力。围绕每一学年的主干课程,带领学生从大一开始做项目、年年做项目,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最终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该系拥有1个“辽宁省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Mentor Graphics、Synopsis、Xilinx、Intel多核嵌入式、Toshiba嵌入式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实验室。近5年来,承担了各类横纵向科研项目近20余项,累计科研进款达到数千万元;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篇,其中核心期刊29篇;同时承担辽宁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8项,并有4项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电子信息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分别于2012和2013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评价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9所参评院校中排名第3。

 产学融合:CO-OP教育计划培养合格公民和优秀工程师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电子工程系结合学校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项目化建设,形成了彰显专业特点的系级和专业团队级素质教育项目体系。在专业团队组织建设上,实行专业团队分管学生工作副主任由专业教师来担任的体制,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有效融合。

从2006年开始,电子工程系在国内率先实施了由大学、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由大学组织运行的CO-0P教育计划,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在校期间方可具有在专业相关企业至少10个月的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与系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每年有近百名优秀学生到CO-OP企业实习,多数CO-OP实习生毕业时都能直接与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同时,电子工程系依托SOVO和学生社团,大力组织开展各类各级专业学术类科研竞赛,系里每年都有近50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自2008年首届专科生和2010年首届本科生毕业以来,截至2014年,已有1288名学生从电子工程系毕业,每年就业率都在95%以上。其中,有300余人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和专升本,相当一部分优秀毕业生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并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孙晓凌:十年坚守创业精神才是原动力

3

“刚开始建系时,我们是从打请示件、领桌椅板凳开始的。全校的第一个物理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的实验台的草图也是我们自己画的。”谈起建系十年的经历,电子工程系主任孙晓凌说,“这十年更多的是一个创业的过程。”

建系之初,电子工程系就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实际,以国际化的视野,制定了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电子工程系在专业设置上,对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侧重嵌入式技术的办学特色;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都是国家因国民经济发展亟需而设立的新办特设专业。全系的四个本科专业实现了对电子产品产业链的全覆盖。孙晓凌说:“建系之初,我们就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下足了功夫。我们提交给学校的第一版的培养方案,修改了44稿。” 十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这些专业设置与专业定位与国家、地区与行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具有前瞻性。而支撑着电子工程系团队走过十年风雨的是内心对于梦想与信念的坚定不移以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态度。

2004年,孙晓凌作为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学科的带头人从加拿大来到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担任电子工程系主任。十年来,作为电子工程系的创始人和开山系主任,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她在专业建设上的探索及贡献还在大连市2012-2013年度“五一”国际劳动表彰中荣获特别劳动奖,大连市获此荣誉的仅有20名外国友人。

如今,对比桃李墙前的电子工程系教师合影和建系之初的8人合影,孙晓凌笑着感慨时光匆匆。电子工程系教师团队崇尚简单务实的工作氛围,大家有共同的理想,一心想的就是如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孙晓凌说:“在学校总体引领和支持下,在系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很高兴在这个团队里面实现了个人与团队的同步成长。”

电子工程走过了十年,学校也已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孙晓凌主任说,这些年,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过程中最可贵的就是全体东软学院人敢于重启自我、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才能驱动学校朝着有特色高水平的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目标更好、更快地发展。

学生寄语

4

2009届毕业生赵世鑫

现就职于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

工作了以后会怀念上学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老师们会孜孜不倦地引导你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帮你设定目标,给你相应的帮助。工作后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时光,更好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5

2011届毕业生夏嵩

现就职于GLOBALFOUNDRIES/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任光刻部门设备工程师

弹指一挥间,从事半导体制造业四年整了。从离开校门实习的那一刻起,我便再也不属于这里。但是每当我独自一人上夜班时,总是能回忆起大学时光的点点滴滴。想起那蓝色封皮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想起那课堂上孜孜不倦的老师们。

6

2013届毕业生刘鹏

现就读于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四院)

在现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很怀念在母校的时光,想念母校友谊深厚的同学。在东软的四年中,我做了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大学是最精彩和愉快的时期,把握时光学习,把握时光和同学一起增添一些以后可以回忆的快乐,这些才是我们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7

2014届毕业生赵西川

现就职于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负责软件开发(Salesforce开发)

离开母校已经快一年了,怀念在母校发生的点点滴滴,想念陪我一起度过四年大学时光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这四年的时光里,电子工程系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光教我知识,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拥有了很强的接受新知识和自学的能力。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大学里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