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

Adademics

7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1)以鸿蒙开发、分布式开发为主线,以互联网开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辅线,兼顾就业主赛道与科技前沿技术。(2)学生在校期间可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素质项目、创新竞赛、创业工坊等形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相应的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3)专业课程和项目体系深度融入企业真实项目和师生参与研发的教学支持平台,学生受到规范化工程项目实践的良好熏陶,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毕业生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能够较好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发展潜力较大。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计算机相关行业特别是分布式开发领域与鸿蒙领域从事应用产品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与维护及其他开发服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1)面向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用户从事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及运营管理等工作。(2)面向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工作。(3)面向医疗、金融、电子商务、零售、电信、交通、智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从事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算法实施、人工智能、鸿蒙开发、区块链开发等工作。

专业特色:(1)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践行OBE教学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一、二、三课堂”的全方位育人体系。第一课堂强化核心理论与技术;第二课堂通过赛教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战技能;第三课堂依托社会实践,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2)依托现代产业学院真实项目,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3)与东软集团、文思海辉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卓越人才定制培养,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面向IT企业及各行各业的信息化部门,能够从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维等工作的工程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面向IT企业、政府机关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从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主要包括Web服务器端软件开发、Web前端开发、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等)、软件测试、软件运维、软件质量保证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专业特色:(1)一体化模式。以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链路,以成果为导向一体化设计课程、项目、专题与活动。(2)数字化赋能。重视人工智能、数据思维和互联网行业融入感塑造,提升学生数字化、智能化运营能力及电商业务数据驱动的决策管理能力。(3)国际化引领。诸多长短期中外联合办学项目提高专业国际化办学水平。(4)创新性驱动。以学科竞赛为特色抓手,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掌握现代电子商务的理论、技术与工具,具备扎实的商务、管理、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能够应对和解决电子商务实践中的复杂问题,面向工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领域开展电子商务规划、设计、开发、运营、营销、数据分析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1)国内外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类岗位:从事国内外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规划、品牌策划、平台运营、营销推广、网络销售、客户关系管理和运营数据分析等工作。(2)电子商务营销类岗位:从事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营销数据分析等工作。 (3)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开发类岗位:从事互联网产品或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专业特色:(1)以电子信息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设置一系列专业课程,以设计为中心,以1-5级实践项目为载体,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2)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构建融合课内实践体系、素质教育活动、辅修课程体系、兴趣小组、专业社团、创新创业实践、校企合作(CO-OP)等为一体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3)跟踪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和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具、新产品和新应用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培养目标:本专业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面向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领域为主,通讯、安防、智能制造、物联网、工业控制等领域为辅,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应用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1)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通讯、安防等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的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测试与维护等工作。(2)电子商务营销类岗位:面向智能制造、机器人、物联网、工业控制等新兴技术领域,从事软硬件开发、集成、测试、运维等工作。

专业特色:(1)课程体系以培养全流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为主,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片上系统开发为辅,培养适应多媒体、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芯片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实践环境拥有业界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和微电子工艺库,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产学研平台,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3)通过“苗圃计划”、“班导师”和“树人工作室”等多种措施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集成电路设计、验证、测试及集成系统开发等专业能力,能够在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片上系统设计与开发等专业领域,从事集成电路相关产品的设计、验证、测试、技术支持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面向多媒体、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集成电路相关岗位:(1)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方向:从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验证、FPGA数字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集成电路测试等工作;(2)模拟集成电路及片上系统设计与开发方向:从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片上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专业特色:(1)动画专业打造“艺术+技术”人才培养特色,注重数字技术与传统动画艺术的有机融合,以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和应用动画产品等成果产出为导向,以文化为体,科技为用,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2)打造“校企融合、专创融合”办学特色,建设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工作空间和实践教育基地,满足学生实践实训需要。(3)注重科技创新,将“五新”融入课程项目,积极开展学科专业竞赛,增加专业成果产出,并通过“定制班”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数字动画设计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动画前期设计、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制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动漫、游戏、影视和数字媒体内容服务行业,从事动画制作、游戏开发、可视化设计、数字媒体内容创作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动漫、传媒和文化产业领域从事原画设计和二维动画制作,在动漫和游戏产业中从事三维动画制作、特效设计、技术美术、动画后期制作与管理等工作。具体岗位包括动画设计师、特效师、游戏美术师、原画师、动画导演等,可在动画工作室、游戏开发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数字媒体企业等相关单位就业。

专业特色:(1)按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建设实验实训室,构建综合实训项目,打造“校企融合、专创融合”办学特色,推动学生深入接触行业一线,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发挥专业自身特色优势,在打牢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基础上,突出“艺术”设计能力培养。形成“技术+艺术”的多种就业路径。(3)课程体系融合“五新”,打造特色课程,同时积极开设AIGC、游戏人工智能等前沿必修选修课程,紧跟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4)个性化培养,打造“班导师+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学业指导特色。每名学生配备专属导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认知能力特点,从专业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传媒及文化相关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编辑、数字内容制作工作,在游戏领域从事游戏策划、设计、制作和运维等工作,在交互应用领域从事产品原型开发、虚拟现实应用开发、交互应用开发、相关工具开发等工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程人才。
就业方向:(1)面向传媒文化相关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编辑、数字内容制作、新媒体运营等创意策划类岗位工作。(2)面向游戏领域从事游戏策划、技术美术、游戏三维建模以及制作和运维等工作。 (3)面向数字交互应用领域从事产品原型开发、虚拟现实应用开发、媒体交互应用开发等相关工具开发等工作。

8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网络工程专业开设于2007年,专业拥有一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二,同年获批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培养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从事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及系统运维、安全运维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于2011年,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新基建"战略及辽宁省信息产业升级需求,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专业依托省级数字家庭工程技术中心,构建产教融合平台,致力于培养能够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从事物联网系统软硬件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于2004年,深度融合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跟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Web3.0、AIGC、元宇宙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精准对接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思想、信息素养和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相关知识、方法与工具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咨询和实施,从事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及数据分析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在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第4, 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在学校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基础上,整合学校IT特色优势,以人力资源管理职业面向为目标,打造“应用型导向、数字化背景”的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借助数字化手段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复杂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估中位居辽宁省第二名,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于2010年,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财经管理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操守,能够利用数智化AI工具、运用战略思维、全局思考解决现代复杂管理问题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于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十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与阿迪达斯、HP、用友、国泰君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0余项。

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于2008年,依托学校的TOPCARES教育方法学,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21年,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目前,专业累计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及就业育人项目10余项。本专业拥有电路类、信号类、通信类、高频类、微系统控制器类等各类型实验室,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2023年获批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1项。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开设于2013年。专业主要面向文化与传媒领域视频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依托本校IT和数字媒体学科的优势以及产业化资源,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探索影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始终关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影响,培养具有复合型、创新型特点的影视高级专门人才。目前,专业已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取得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0余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等一批建设成果,拥有辽宁省科普基地、大连市微电影创新技术中心等一批优质平台。在2022年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第十。

英语专业开设于2004年,致力于面向国际数字商务管理与运营领域培养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与交际能力、合理的商务知识与能力结构、良好的数字素养、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本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材4册;被授牌“阿里巴巴国际站人工智能实训基地”,与亚马逊、Infosys、富达国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有良好的协同育人关系。在未来,该专业将以语言智能应用为培养方向,培养兼备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智能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