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讲座
主讲人 张海燕,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代理部负责人,从事知识产权代理工作近20年,具有专利挖掘、专利撰写、分析布局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时间 4月27日(周日)15:30-16:40
地点 软件园校区D8-103
讲座主要内容以大健康领域专利申报为例,分享专利申报前期的技术创新点识别、检索分析,申报过程中的权利要求书撰写技巧、策略布局,后期的专利保护与转化等内容,以互动答疑的方式解决申报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边缘计算与数字全息:低延迟场景下的算法轻量化实践
主讲人 赵莹莹,学校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数字全息相位解包裹方向,曾就职于大连富达投资有限公司,担任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有5年Java软件开发和3年iOS移动端软件开发经验,曾获得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AWS云计算等相关认证。
时间 4月28日(周一)16:00
地点 软件园校区A3-319
讲座主要内容从数字全息相位解包裹算法的理论研究出发,探讨如何将其轻量化适配边缘计算场景(如移动端、IoT设备)。数字全息相位解包裹算法轻量化部署至iPhone等边缘设备,通过模型剪枝、定点量化和AWS云协同,实现毫秒级实时处理。结合工业实战案例(如材料应力检测),探讨学术算法在移动端落地的工程化思维,为光学、金融、医疗等领域提供跨学科解决方案。
构建支撑服务信息化系统的PaaS平台介绍
主讲人 崔恒吉,学校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师,曾在东软集团、英国电信担任软件工程师、架构设计师和技术总监等职。参与“东软元宇宙大学”等横向项目,研究方向为PaaS平台设计和游戏设计,具有丰富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时间 4月28日(周一)16:30
地点 软件园校区A3-319
讲座主要内容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是云计算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它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在线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极大地简化了应用的构建过程。PaaS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而无需关心底层基础设施的复杂性。本次讲座深入探讨构建支撑服务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化系统的PaaS平台的思路和尝试。
科研的快与慢
主讲人 韩立,学校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智慧康养、大模型应用及AI赋能教学设计。
时间 4月29日(周二)15:30
地点 软件园校区A3-319
讲座主要内容从自身的科研实践出发,探讨科研过程中“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会介绍如何通过合理规划、高效利用资源、借鉴前人经验等方法加速科研进程,以提高效率和产出速度;另一方面,将强调在追求科研成果质量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思考、严谨验证和反复打磨。同时,阐述在科研实践中快慢交替的重要性,即在不同阶段灵活调整节奏,以实现科研效率与质量的平衡。
高水平论文写作通关攻略
主讲人 刘歆宁,学校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知识图谱。
时间4月29日(周二)16:10
地点 软件园校区A3-319
讲座主要内容围绕高水平论文写作的完整流程,从选题定位、文献调研、结构撰写,到实验设计方法、投稿平台解析、审稿意见应对等,系统讲解高水平论文的核心方法与实操技巧,助力实现从“做出成果”到“写出好论文”的跨越。
AI编程新范式:DeepSeek + Cursor 实战指南
主讲人辛佩佩,学校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教师,有多年企业开发经验,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
时间 4月30日(周三)14:00-15:00
地点 博川校区E9-406
讲座主要内容系统介绍DeepSeek与Cursor的实战应用,涵盖DeepSeek在代码生成、补全与优化的能力,演示DeepSeek + Cursor智能代码补全、自然语言生成代码等核心功能。实战环节将展示爬虫脚本开发、机器学习模型生成等。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主讲人 吴天龙,学校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从事嵌入式软硬件的开发工作近10年,曾就职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门子传感器与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
时间 4月28日(周一)15:20-16:20
地点 软件园校区A7-314
讲座主要内容讲解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设计与应用案例,通过电路拓扑、元件选型设计、通信系统等场景案例,分析其性能优势与实践成效。
医工交叉思维:推动医学科研创新与教育变革
主讲人 郝玉花,学校健康医疗科技学院教师,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工交叉领域。曾就职于三甲医院,拥有多年临床及科研经验,先后发表国内外文献十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国自然等国家和省市级课题。
时间 4月29日(周二)13:30-14:30
地点 软件园校区A1-103
讲座主要内容从医学角度分享开展医工交叉科研的思路,从工科角度探讨新型医学教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