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肺部疾病的CT片子上,为什么有的病灶是白色的,有的病灶是黑色的?”“白色通常意味着该区域的密度较高,表示肺部存在炎症渗出性病变或肿瘤生长。黑色则代表该区域……”
近日,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影像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景课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与传统理论授课不同,学校健康医疗科技学院的师生们置身真实的医疗场景中,围绕真实案例展开深入讨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为学生答疑解惑,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为学生们开启了沉浸式学习之旅。
病例即教材:临床影像“变身”教学案例库
“实景课堂”新模式由健康学院与学校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联合打造,校医联合共建的真实案例库是其一大亮点。医院将典型的心血管病影像资料脱敏处理后导入教学系统,课程负责教师与临床专家多次讨论,转化为教学案例,设计阶梯式实训任务。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们逐层浏览冠状动脉CTA影像,培养了学生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和影像诊断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诊室即课堂:沉浸式教学与模拟演练相结合
“早临床、多临床”沉浸式教学模式成为课程的另一大亮点。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学生们在学校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影像技术CT实训室,通过影像科医师的指导,实时观摩了增强CT检查的全流程操作,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课余时间,学生通过学校医学影像技术模拟CT实训室的模拟系统,反复演练标准化工作流程,逐步掌握DR、CT、MRI等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要领,并掌握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初级医学影像诊断能力、影像处理、智能分析及三维重建等技能。
医师即导师:临床专家深度参与教学闭环
在实践课程前期及实施过程中,健康学院课程组教师与学校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资深影像科医师组成的导师团队深入调研、反复研讨,共同打磨出“实景课堂”新模式,为学生们提供标准化临床操作规范,为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本次实践教学将真实场景转化为教学素材,把医院“搬”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贴合行业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