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Campus Issue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教学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2025-01-16 作者:  教务部

1月7日,我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决赛在软件园校区A5-210举办。本届大赛历时3个月,共产生奖项3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优秀奖15项。

大赛由学校教务部主办,对标辽宁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紧扣“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主题,聚焦真实课堂,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不断融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具、新产品及新应用。

大赛分为“一般课程组” “产教融合组” “课程思政组”,经院级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个环节层层角逐,最终来自8个学院的11位教师脱颖而出,进入现场决赛,争夺一、二等奖。决赛吸引了很多教师前来学习观摩。

img_9601e7d96c28ebe4087b4a8917eb943cb4c9.jpeg

现场决赛由教务部教师杜雪梅主持。评委由各学院负责教师教学竞赛的院长或副院长、学校人工智能讲师团及资深教师担任。评委围绕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设计创新、内容与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考核与评价等维度,对参赛教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价。

img_9601d11e72d3622af44e2def4d2edffc22f2.jpeg

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们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教学技能,他们积极探索前沿教学方法,打破思维边界;他们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塑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探索未知的能力;他们挖掘教学盲点、直击教学痛点,寻找针对性打法,力求实现1+1>2的效果。

现场决赛教师风采

img_9601f46e4340695f69b91d6b32b93dba6428.jpeg

一等奖 骆伟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参赛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教学创新:创新“校企合作+混合式教学+信息化赋能+朋辈互助”的教学方法;重构“国标引领+岗位反推+工程导学+科教融合”的教学内容;完善“多维评价+学情跟踪+量规引入+效果报告”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img_96013b6342db23b87d263754b2a2ce397a0b.jpeg

一等奖 张益民 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

参赛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创新:课程以价值塑造为核心,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的“认-挖-验-评”的四步闭环模式;在数字化资源案例中引入思政要素、在思政案例中引入课程知识,形成课程数字化资源与课程思政建设一体化框架;构建学习过程与结果一体化、隐性和显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关注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img_96016b7a25ae55ef90ebadab45eee505cf09.jpeg

一等奖 黄微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赛课程:《脑与认知科学》

教学创新:基于顶层设计,通过“三融”(产教融合、赛教融合、专创融合)、“四导”(成果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德育导向),使课程实现知行合一,创设“留住学生心”的特色课堂。

img_9601923b38b1bfb5b4da7d8659fcff5ac3f8.jpeg

二等奖 李翔坤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参赛课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教学创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构建KSP三阶知识体系结构,融入“产教研创”项目,打造四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六有”(有问题、有任务、有方法、有过程、有评价、有思政)课堂,采用多平台数字智慧教学环境以及多元化分级考核机制。

img_96016052af91c45fbf36e337d4059fdb2712.jpeg

二等奖 赵倩倩 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

参赛课程:《网上支付与安全》

教学创新:基于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理念,搭建系列“教学支架”,结合五星教学法、综合学习理论、BOPPPS模型、BOK知识分类及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资源赋能、社交赋能、方法赋能、特色赋能、价值赋能“五翼”共育,针对课程教学各环节开展“一体五翼”教学创新。

img_9601850790edb524f92cffe9164e7a1707b4.jpeg

二等奖 邹雪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赛课程:《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教学创新:依托深度产教融合,实施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形式、增加课程思政的“一优三改而思”的创新措施;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与“岗位教学”。

img_9601d34b3049b59d20fccd47311200969c5f.jpeg

二等奖 王娇琳 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赛课程:《媒体工具开发》

教学创新:将AI技术贯穿教学三个阶段,有效提升产品的观看体验和学生的开发效率;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设计BOPPPSI教学模型,形成单次课内或教学单元内的持续改进循环;采用技术教师、艺术教师、企业导师“三导师”教学指导模式及“点-线-面”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活跃度;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数字化实践类课堂,实现完整的学生学习轨迹、教师教学全过程跟踪反馈。

img_96011b0e4b50ae58b3a6453df7b66503e61d.jpeg

二等奖 孙洋子 外国语学院

参赛课程:《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教学创新:依托“语言-思维”双向融合理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通过“读-思-论-写-评(RACWE)”的创新教学模式及课内外学习实践,实现学生4C能力(Character 品格塑造,National Confidence 民族自信,Communication Ability 沟通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思辨能力)输出。

img_9601ab8ca35c0d6a94945cc76c8e89970822.jpeg

二等奖 杨霞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参赛课程:《Web开发技术(Java)Ⅳ》

教学创新: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开展了“双驱三衍四融”的课程教学创新,即以创新创业活动、企业真实项目为驱动构成教学双引擎;产教融合衍生基于岗位的教学目标、工学结合衍生云实验平台、工学研融合衍生科研成果转化案例;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基础上,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多维深入的产科教融合。

img_9601ee944f0c5b62237c8d53b9973981676a.jpeg

二等奖 赵双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赛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创新:秉持将思政课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构建“思政+专业”教学模式,通过分众化教学方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在思政小课堂中融专业、在社会大课堂中悟专业。

img_9601d979be4a409de8bb3c311faaf8e41051.jpeg

二等奖 邵子函 创新创业学院

参赛课程:《创新、创造与改变》

教学创新:以“源于实践、始于问题、面向应用、创造价值”为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通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打造,积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和知识迁移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教师成长的加速跑道,是思想碰撞、理念交流的熔炉,也是业务切磋、相互学习的平台。学校将持续抓好课堂教学评比、大力开展AI+教学试点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将教师教学竞赛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为学校教育教学创新生态注入持久动力,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