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并非学习的‘替代者’,而是促进自主学习的‘超级助教’。它能够诊断每个学生的学习瓶颈,提供个性化练习,让教师更专注于启发思维与价值塑造……”大连都市之声电台节目中,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教师王锡纲受邀分享了AI赋能教育的未来图景。
![]()
节目中的观点来自于王锡纲在《智能人机交互》课程中的扎实探索。他主导设计的校级优秀实验实践教学案例“基于手势的交互系统设计与应用”创新采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线上依托智能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精准推送学习资源;线下则通过“技术闯关”等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这种模式下,教师得以从重复性讲解中解放,对学生的考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报告,而是更加关注创新思路与持续优化能力。
在2023级实践学期创新班项目中,王锡纲与教学团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项目引领、实践赋能”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积分规则+每日日报+周总结”的过程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他坚持“有限指导+无限探索”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利用AI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完成了下棋机器人、自动捡垃圾机器人等兼具技术创新与社会价值的项目。短短四周,四十余名学生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转变,印证了AI在教育中的价值——它不是替代思考的工具,而是激发创新潜能的有效助力。
![]()
![]()
作为学生竞赛的指导老师,王锡纲善于运用AI技术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他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及多项省级奖项,他本人也获传智杯、ICT 等多项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
2025年6月,王锡纲担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在学科建设方面,他参与学院学科发展规划会议,结合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与前沿内容的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积极协调资源推动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的建设;在团队建设方面,他主动分享经验,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为系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王锡纲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智能教育的发展路径。他计划构建“项目式进阶课程体系”,搭建师生共研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用专业与热忱,构建着AI赋能教育的新图景,让更多学生在技术变革的时代中自信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