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UI人物

Figure

王美琴:医工融合铸匠心,科教并举践初心

2025-02-24 作者:  健康医疗科技学院 董晓雨

王美琴,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9年加入我校健康医疗科技学院,担任智能医学与信息工程系的专任教师,荣获2024年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她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信息科研发工程师转为高校专业教师,从解决医工融合工程问题到专注教学科研,始终深耕医工融合领域,持续深入探索,用专业精神为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img_96018d9b0acf87e4c66781a99e6b9ee1ffc6.png

2024年10月,王美琴在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荣获了国家级二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她勇于创新实践,在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注重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她有效挖掘提取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明显。在教研方面,她独立完成了3篇教改论文,发布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教育会议,涉及量规应用、课程思政、科教融合等多个维度,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此外,她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学校举办的2024年教学成果奖的申报,项目《“校企医协同 数字化转型 德智一贯式”医工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荣获校级三等奖,参与完成了2023年及2024年医工融合专业、课程的教改项目,推动了专业教学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img_96012d2ba90cc65c5305f75339882ea26f8a.jpeg

img_96018b1a23cc9d46fc2535f57ff46e4152b5.jpeg

王美琴不断开阔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连续两次在ICCMS国际会议上分享学术论文,凭借其专业素养与学术见解,被聘为2024年专业委员会委员。她紧密结合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健康学院的愿景,深化医工融合科研项目,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等展开深度合作,并加入东软研究院医学数据分析方向,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交流合作,为医工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项目方面,王美琴主持了2024年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轻度认知障碍的高精度识别模型研究》,该项目聚焦于医工融合前沿技术,致力于攻克轻度认知障碍识别难题,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她还参与了6项纵向项目与1项横向项目,独立完成了2篇EI检索论文,独立申请了6个软件著作权,推动了医工融合技术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团队在医工融合领域的科研优势。此外,王美琴组织申报了3项省部级项目,助力团队成员发表4篇科研论文、获批2项发明专利、取得34个软件著作权,并组织了14场医工融合主题科研分享讲座,促进了团队的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提升了团队的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

img_96017a03c274a69eaca521b0cc4ea5936437.jpeg

img_960132cdf4717686a158774a4a9348c9e81a.jpeg

在创新导学方面,王美琴通过建立医、工、管及素质教师的多方联合机制,积极探索新工科、新医科学生的指导新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她与医学教师、素质教师协作举办了三届智慧医疗程序设计大赛,并与蓝桥杯赛事对接,有效推动了学生获奖人数的持续增长。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她精心组织并指导了10项学生大创项目,项目内容涵盖糖尿病患者的智能用药、个性化健康知识推送等多个领域,多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立项,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与创新平台。

在学生竞赛指导方面,她指导的项目荣获省一等奖、二等奖等。学生们纷纷表示:“王老师总能用她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引导我们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学会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了创新思维。这些能力使我们在竞赛中能够脱颖而出,面对挑战时更有信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img_96015d394793a788805e5dddee480c6ae4b4.jpeg

王美琴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王美琴说:“能够亲历健康学院的蓬勃发展,我深感荣幸。未来,我定将秉持初心,深耕医工融合领域,以科技为翼,助力健康医疗事业的腾飞与革新。同时,我也会倾尽全力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健康医疗科技精英,为国家健康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